英语学院-爱尔兰研究中心-中文

(北二外)用笔挖掘灵魂的诗人——爱尔兰诗人希尼诗歌朗诵纪念会

发布时间:11-18文章来源:

2013年11月17日是第68届“国际大学生日”,一个中国茶道与西方诗歌的跨文化雅集在北京交通大学留学生活动室成功举办,其主题为“用笔挖掘灵魂的诗人——爱尔兰诗人希尼诗歌朗诵-纪念会”,以此纪念2013年8月30日刚刚去世的爱尔兰著名诗人、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2013)。来自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四所高校的师生40余人集聚一堂,其中包括哈萨克斯坦、蒙古、韩国、印尼、苏丹、喀麦隆、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的留学生。在刘燕老师的组织下,北二外跨文化学院王诗男、陈宪、杨柳青、扈倩倩、闫百惠、张晓华等十多名研究生来到北交大学参与了这次希尼诗歌朗诵会。

活动于下午2:30开始,在优美的西方音乐与静穆的中国茶道中,北交大的陈东风老师首先介绍了爱尔兰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处境及其对希尼诗歌创作的影响;北二外刘燕教授深入分析了希尼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切身的经历分享了她去年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访学期间数次与希尼的亲切交往,并朗诵了自己写给希尼的一首诗歌《空椅子》。随后北二外跨文化研究院和北外英语学院的研究生用中、英文一起合作朗诵了希尼的《挖掘》《半岛》《牡蛎》《阳光》《玩耍的方式》等诗;北交大硕士留学生卡里特(喀麦隆),孔子学院奖学金生奇秀娟(韩国)、白丝娅(哥伦比亚)和达尼罗(哥伦比亚)以“流利”的中文、韩式和西班牙式英文朗诵了《艾伦岛上的恋人》《个人的赫利孔》 ;北京服装学院的一名本科生也自发参与朗诵希尼的诗;北外的爱尔兰籍英语老师John O Liodain则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高中时学过的一首希尼诗《期中休假》。中外师生们对希尼诗歌的诵读回应了希尼一贯倡导的诗歌其实是一门值得倾听(listening)和朗诵(reading)的艺术。

1946召开了全世界学生大会,宣布把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大学生节”,以此加强全世界大学生的团结和友谊,倡导追求和平、民主、自由和进步的理想。而反对战争与暴力,倡导和平与爱一直是希尼诗歌的主旨。希尼深知诗人的责任是用笔作为铲、锹、镢头、毛刷、枪等工具,是在善与美被恣意蹂躏践踏的年代保护灵魂的自由和作为人的尊严。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哪怕仅有小小的亮度,也有片刻止住了混乱。”在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纪念日,中外大学生们用朗诵诗歌的形式追忆这位当代伟大的爱尔兰诗人,促进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大学生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也增强了中外大学生们追求和平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诗歌艺术的理解力。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